按文献类别分组
按栏目分组
关键词
肥料种类及用量对中药材丹参产量的影响
作者: 杨朝勇   滕树川   来源: 耕作与栽培 年份: 2005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丹参   产量   中药材   肥料  
描述: 1524.65kg/667m2,比施草木灰和清粪水667m2分别增22.73和36.13个百分点,成为试验的主要因素。C因素微肥处理的增幅不很明显。试验鲜参产量最高的是A3B1C3组合达
夏玉米秸秆覆盖栽培技术的探讨
作者: 滕树川   杨朝勇   王正国   田沁   来源: 玉米科学 年份: 2002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覆盖栽培   夏玉米   效益  
描述: 在伏旱及秋旱严重的地区,采用小麦秸秆覆盖,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提高保水能力.试验得出覆盖区比对照区土壤含水量提高3.1~4.2个百分点,使玉米在干旱季节能正常生长发育,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因而产量就高.结果是覆盖区比对照增14.6~19.4个百分点,公顷增收783.56元,经济效益显著.
氮磷钾配比及用量不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
作者: 滕树川   杨朝勇   王再勇   杨新燕   杨秀忠   来源: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: 2004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钾配比     小麦产量    
描述: 经过四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,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肥以每公顷施纯N 67.5Kg、P2O5135kg、K2O 60kg为最佳配方,该项配方在本试验中产量名列首位,小麦产量达到2276.2kg/hm2比对照增产88.8%,折产值3141.16元/hm2减去肥料成本,纯收入2346.91元/hm2,比对照多收683.21元/hm2,由于配比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,经济效益显著增加.
夏播玉米密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玉米科学 年份: 2003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产量   夏玉米   密度  
描述: 经四个点夏玉米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,本县夏播玉米以60 000株/hm2为宜,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,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.54 kg,比52 500株/hm2、67 500株/hm2、75 000株/hm2的分别增10.2、14.4、35.8个百分点,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,得出了本县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,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.
83增抗剂防治烤烟花叶病试验初报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耕作与栽培 年份: 1997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寨云   费省效宏   烤烟品种   施用方法   经济性状   基部   吴家   烟叶产量   松桃县   对照区  
描述: 83增抗剂防治烤烟花叶病试验初报
玉米施用氮磷钾肥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试验浅析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耕作与栽培 年份: 2002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玉米产量        
描述: 通过 5因素 3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 ,表明在同等土壤肥力的条件下 ,玉米产量随缺乏某种元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。其中氮肥减产幅度最大为 4 5 .0 9% ,钾肥减产幅度为 2 4 .76 % ,磷肥减产幅度为 13.4 %。指出玉米必须氮、磷、钾配合施用 ,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
浅谈花生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: 2002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技术措施   高产栽培   花生  
描述: 294.2kg/667m~2,增收232.21元,经济效益显著。1 争苗是基础1.1 精选种子在花生播种前选择无病虫、饱满
不同密度对夏播玉米产量的影响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玉米科学 年份: 2004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产量   夏玉米   密度  
描述: 经4个点夏玉米不同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,在当地夏播玉米以60000株/hm2为宜,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,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.54 kg,比52 500、67500和75 000株/hm2的密度分别增加10.2、14.4和35.8个百分点,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,因此,当地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.
提高丹参中药材出苗率的研究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种子 年份: 2004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丹参中药材   处理   出苗率  
描述: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,(1)丹参中药材采用地膜覆盖比对照区出苗率提高50.5百分点,稻草覆盖比对照区出苗率提高29.7个百分点.(2)采用细胞分蘖素浸种根处理比对对照区出苗率提高14.2个百分点,而喷施
不同拌种处理小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初报
作者: 滕树川   来源: 耕作与栽培 年份: 2000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产量   小麦   拌种  
描述: 试验采用农村所有的扬尘 ,磷肥 ,草木灰拌小麦种 ,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,增幅为 1.0 9%~ 14.3 % ,是一项农民易吸收 ,投资小见效快的农业生产技术。
< 1 2
Rss订阅